移至主內容

如何讓真相『說得出』

2018/02/09

『妳剛剛說阿公摸妳的下面,有沒有脫褲子?』

『妳說他把妳關在房間裡面親妳。他在床上怎麼親妳?』

 這些問句都是有誘導的風險,因為『脫褲子』、『床上』都是被害人未親口提到的訊息,甚至脫的是誰的褲子也語焉不詳。調查案件的過程,詢訊問者若無法秉持中立態度,很容易受已知案件資訊影響,問出誘導的問題,得到受汙染的回答。若被詢訊問對象是兒童、智能障礙者,因受年齡與認知發展的限制,容易接受大人的暗示,無法輕易糾正詢訊問者的預設立場,造成真相無法被還原,做出來的筆錄可信度低,造成起訴及定罪率都偏低。

 詢訊問是結合司法和心理的專業

 在性侵害案件的司法程序,不論是檢察官、警員的偵查詢問,或是法庭的審判階段,都要去留意各種會影響證詞的因素,避免證詞受汙染,並同時關注兒童、智能障礙者所受到的心理壓力。舊有的詢訊問環境中並沒有特別關注兒童、智能障礙者的特殊需求,例如:精神疲累、問話速度太快、問句過長複雜、問題用詞艱澀難懂…等,且無強調中立問案的工作意識,一旦證詞有被汙染的風險,易成為筆錄瑕疵。

 為了積極幫助兒童和心智障礙者的司法權益,基金會在103年成立修法小組,我們終在105年12月三讀通過修正案,在法律內增訂在偵審階段,有『司法詢問員』得協助兒童、心智障礙者進行詢訊問,並在106年1月1日正式上路。『司法詢問員』在取得證詞的過程中,透過短時間建立關係,營造舒服、支持的談話環境,並使用不誘導、非暗示、適齡的問句進行提問,協助兒童、智能障礙者理解問題,讓他們能夠詳述發生經驗。

 有目標的實務練習

 基金會近兩年辦理性侵害案件兒童、智能障礙者詢訊問專業訓練,針對警察、心理師、社工、特教老師…等性侵害防治網絡專業人員進行培訓。訓練的重點不只是理論知識的累積,更是需要聚焦於實務能力的練習,希望受訓學員未來能夠直接在工作中應用。本會的訓練課程中的實務演練,招募6歲小朋友、中度智能障礙者至現場,模擬司法詢問情境,因需與兒童、智能障礙者即時互動,考驗受訓學員的臨場反應,演練後的經驗整理,促進受訓學員反思自己的限制。

 『司法詢問員』需要具備兒童、智能障礙者的發展知識,了解詢訊問程序,並有能力問出好的問題。在培訓階段,基金會期待透過刻意練習具有實證基礎的詢訊問程序,揮別過往所承襲的問案方式。正如受訓學員的所分享的『問問題真的很難阿……因為已經用自己“理所當然”的方式活了好久,以前可能不會去思考說這個訊問會不會是出於誘導所得出來的結論。』,受訓學員要先有意願去改變原有的問問題方式,相信過程並不會太容易,但結果會令自己看見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