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至主內容

重新找回自我,取得關係平衡點

2021/05/24



「社工,我怕繼續聲請保護令會激怒他, 所以我想要撤回...」
「社工,我怕繼續聲請保護令,他會跟我離婚/ 分手,我現在還沒有準備好要離開他...」


家庭暴力的發生,其實顯現的是一段關係的失衡,以及在關係中的權力位階不平等。我們看見許多不同關係間的糾葛,對於決定走上法院聲請保護令,可能是一種迫使對方出面溝通或是爭輸贏的手段,也可能是一種隱忍多年的反抗,但社工的陪伴除了在訴訟的過程中給予支持,減緩焦慮外,更也是把握每一次能和被害人針對彼此關係來做討論,請他們多看看自己,並嘗試找出衝突的原點,更重要的是開始對暴力產生覺醒,並嘗試為失衡的互動做出改變或調整。

防制暴力再度發生,是我們努力的目標
保護令是一種維護自我安全的工具,但並不能長期解決彼此關係的難題。當社工看見了衝突的點,被害人可能還看不見,甚至仍有滿滿的情緒時,我們必須先處理情緒。當社工遇到被害人有安全疑慮仍堅持撤回聲請保護令, 回到加害人身邊時,我們需要讓他對自身安全更具敏感度,知悉繼續聲請保護令的意義,除了安全的考量外,更是扭轉關係失衡的一種方式。每個被害人都帶著錯綜複雜的情緒和期待來到服務處,每位都有著不同的故事,但第一優先都是協助被害人辨識出危險,給予適切的回應,過程中也需避免讓被害人誤會聲請保護令是為了破壞關係,而造成聲請意願反覆不定。

對於被害人而言,選擇改變是一件困難的事,因為改變存在著許多未知,有些人因著對未知的恐懼以及不知能否承擔改變的後果,而乾脆選擇不要有變動,若此時身邊沒有支持的力量,往往很容易又回到原點,繼續受暴的循環。因此身為司法社工,我們時常需要鼓勵被害人嘗試透過訴訟或聲請保護令,來踏出改變的第一步。

我們了解受暴已久,有時會讓自己失去勇氣,其實是內心已被加害人綑綁、控制,沒有了自我,忘了自身的需求,甚至不相信自己可以脫離束縛而不斷自我懷疑。強化被害人的自我意識,能夠真正充權他們,不僅僅透過聲請保護令,我們也經由訴訟陪伴、會談、團體工作,評估需求轉介資源,在在都是為被害人穿上金鐘罩,相信自己可以從小小的變化做起, 讓施暴者知道我不會再繼續配合過往的相處模式,傳達關係必須雙向努力的訊息,面對差異去做溝通,才是平衡且健康的關係。這條路仍然持續,我們相信只要不斷陪伴引導被害人重視自己,那麼終有一天他們能走出內在的恐懼, 找回自己的力量!




文/駐花蓮地院家暴服務處社工督導 王穎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