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至主內容

當照顧成為壓力-失智症家庭的暴力

2018/12/18

  現代婦女基金會從創辦以來,一直致力於改善婦幼遭受親密伴侶或家庭暴力對待的惡劣社會環境,邁入第31年的此時,我們仍持續向下扎根、看見不同暴力型態的樣貌。

  在現行責任通報制度下,只要雙方是家庭成員、發生暴力事件即會進入通報處遇流程,然相較以往親密關係暴力以權控作為暴力防治介入的觀點,現行案件成因更加的多元複雜,其中因老年身心退化、疾病所引發的衝突,或者照顧壓力所衍生的暴力議題又是一種新的類型。

  此類案件特別的是,我們接觸到的對象都是年紀較大的長者,而不論被通報的是誰,雙方大多是照顧與被照顧者的關係;然而,在這樣處境下的施暴者該單純被視為家暴中的相對人嗎?或者應該正視失智者家庭的照顧負荷,看見施暴者或其他家屬也是應被服務的一環,以家庭為中心的模式介入,看見這些家庭的壓力、照顧負荷、了解那些疾病發生的樣貌,後續我們才能連結社區的協助。

173-002.jpg
圖:PEXEL

  本會家暴防治組日前邀請到仁愛醫院神經內科林怡君主任、大安老人服務中心朱怡萱組長共同舉辦宣導講座,希望不只是我們的服務對象,讓社會更多大眾能更了解失智症這個疾病,也讓這些處於風暴中的家庭、照顧的家屬能獲得情緒支持跟被服務的機會。

  在講座中,我們看到許多民眾的提問,都是關於家中成員罹患失智症後的症狀與相關醫療疑問,而在這些提問背後,更多的是擔心與無力感:在目前大部分失智症患者被診斷為退化型失智症的情況下,病症往往無法改善、僅能靠藥物延緩,且病程更會長達8到10年。在不可逆的病程中,除了患者本身的恐慌、能力喪失的失落,還有家屬照顧的雙重壓力,失智家庭經常會因此感覺孤立無援甚導致暴力衝突的發生。

  講座除透過臨床醫療對於失智症的徵兆辨識、患病後可能會產生的行為症狀介紹,也對於因疾病行為或相處適應而產生的衝突,進一步提供相關的相處與因應策略,並提供在社區內可以使用的照顧服務資源等資訊,讓失智家庭去理解「失智症是什麼?失智症患者需要什麼?」進而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合適的相處方式、與讓家屬能夠在無法負荷照顧壓力時,找到與連結需要的社區資源,讓衝突與暴力趨緩與減少。

  家暴防治工作一直都是透過理解服務對象的處境、陪伴以及與他討論可行的工作方式來介入。然而在服務因為疾病或照顧壓力受到暴力的個案時,我們不僅是扮演助人者、更是教育者與連結資源的一環,希望服務能契合家庭的需要,讓整個家庭都能夠被協助與支持。

(文/個案服務部家暴防治組 社工實習生 蔡承宏、社工專員 陳品兒)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