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絕權勢性騷擾 守護安心創作環境

近日,影視產業再度爆發令人震驚的性騷擾事件,知名編劇長期以導師與業界前輩之姿,對女學員實施權勢性騷擾,案件揭露了藝文領域中,權力與資源長期不對等的結構性問題。根據報導,行為人的加害模式主要包括:
- 利用導師身分刻意要求被害者揭露私密與脆弱之處,進行情感操控,使對方在心理上依賴其給予的指導與支持。
- 藉著受害者在經濟與職場上的弱勢地位,以作業或工作機會為誘因,加深對加害者的依賴關係。
- 在信件或訊息中使用明確的性暗示與猥褻詞彙,再以文學或藝術包裝騷擾與情感暗示,混淆受害者界線。
- 強調自身權勢與未來影響力,以此施加恐懼與壓力;當受害者拒絕時,便以切斷支持或工作機會威脅對方。
對此,除了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正在進行的性騷擾調查,以及文化局終止行為人公司近期的編劇輔導計畫契約之外,現代婦女基金會建議相關單位更應採取下列措施:
1. #公共計畫與補助全面納入性騷擾防治條款:
中央及地方政府文化相關部會、局處所辦理的各項補助、營隊、課程與創作計畫,尤其是涉及業師帶領或一對一指導者,必須在合約中明定禁止性騷擾的具體行為,一旦違反,應有明確終止合約與追訴法律責任。
2. #落實藝文團體雇主性騷擾防治責任:
文化、教育、勞動等政府機關應積極督導文化藝術團體落實性騷擾防治責任,包括訂定防治政策、設置申訴機制,尤其更要保障非受雇於特定公司從業人員與學員的權益,使他們在面臨不公時有求助的管道。
3. #提升藝文從業人員性騷擾防治意識:
藝術與文化相關學校科系與辦理培訓之文化藝術團體,應在課程中納入性別平等與認識性騷擾等的課程,提升學生、從業人員的身體界線意識,有助減少受害時的自責與自我懷疑。
4. #推動業界自律文化
文化藝術界內部推動倫理自律公約,強化對尊重與安全的承諾,建立「尊重界線」與「保護從業人員」的風氣與共識。
近年多件藝文團體的metoo事件中,我們一再看見當資源與權力被濫用,名氣與資歷若成為加害的工具,便有更多從業人員的尊嚴與安全被置於威脅之中。我們認為藝術文化界要能真正成為創意與自由表達的場域,不能只是被動因應單一的性騷擾事件,而是應該主動構建制度防線,確保每位創作者、學員、從業人員,都能在尊重與安全中繼續發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