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至主內容

原來內在的我也住著一位受傷的孩子

2022/10/27

從事目睹家庭暴力兒少社工的工作,賦予我許多的成長及收穫,但我的內在也曾經充斥著徬徨與質疑......

莊莊是我服務的第一位目睹兒,服務至今約一年時間,對莊莊初次印象是位白白胖胖的國小四年級男生,我們在初次見面時,他的臉上顯露出不安情緒,手裡反覆捏著似橡皮膏的東西藉以減緩緊張情緒。

輔導老師告訴我,莊莊長期在學校有非常嚴重的人際社交困難,自從二年級以來,與同學一言不合就會起爭執、在班上大聲尖叫、作怪,同學們早已習以為常,並且討厭和他一起玩。

有次,我邀請莊莊參加基金會花蓮工作站的暑期團體營隊,活動第一天,莊莊就和團體裡的成員打起架來,打架的原因是為了搶奪某樣東西,過程中誰也不讓誰的互相爭吵。當時,我第一個反應是盡力同理兩個孩子各自的表現,但這兩位孩子依然持續卡住、僵持著,一句話也不說。

活動中,我持續觀察著他們,慢慢地我找到他們所在意的事,我將他們帶到一旁,回饋著我的看見:「你們從一開始手牽著手走到團體室,轉眼間卻為了爭搶東西而鬧得不愉快,兩個人的關係由親密到緊繃,你們不說話,是不知道如何和對方和好嗎?」兩人聽完後,瞬間低頭互相看一下,過不到幾秒,說起悄悄話就和好了。

經過此事,讓我回頭反思莊莊的原生家庭,他的爸爸、媽媽長期習慣彼此互相指責、貶低,有時候更不避諱在莊莊的面前打起架來,互不相讓。這樣的互動關係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莊莊。看起來是要爭搶誰獲得較多利益,但其實,真正該在乎的是如何再將這段關係修復好。

目睹家庭暴力造成的創傷,非常需要時間進行修復及陪伴,陪伴這些孩子們的同時,也時常勾醒我童年時期的回憶:目睹父母親吵架、打架的過程,許多畫面至今也無法抹滅、歷歷在目。

回想起那段時間,缺乏自信與價值感低落,讓我在成長過程的摸索撞牆期間過得相當不容易,也因如此,讓我更懂得仔細聆聽與陪伴,陪伴著我內心中也受到傷害的內在小孩。也許是這份理解,也許是這份同理,總是能帶給我一些勇氣,去陪著這群目睹家暴的孩子走過這些崎嶇路。

目睹暴力修復的歷程很長、很長,它影響著一個人的自我價值、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,期許在他們年紀還小的時候,能有懂他們的大人,帶著他們成長、修復。



文/ 花蓮工作站社工 王思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