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電子報152期】繫上銀絲帶 拒絕跟蹤騷擾
現代消息 / 現代出版 / 電子報

【電子報152期】繫上銀絲帶 拒絕跟蹤騷擾

 


第152期 電子報/ 2016 年12月

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調查,跟蹤騷擾已列為全球婦女人身安全最大威脅之一;在台灣,有12.4%的年輕女學生表示曾遭遇跟蹤騷擾,其中尤以「通訊騷擾」(77.3%)最多,許多重大傷害都是從「跟蹤騷擾」開始,而「跟蹤騷擾防制法」,台灣已經慢了歐美先進國家20年...


本期目錄

【現代啟示錄】繫上銀絲帶 拒絕跟蹤騷擾

  「跟蹤騷擾」與家庭暴力、性侵害並列全球婦女人身安全最大的威脅之一,美國一項研究指出被謀殺或幾近死亡的婦女中,有70%至90%在遇害的前一年內曾有被跟蹤或騷擾的經驗,顯示此類犯罪行為若不及早處理,恐演變成致命的刑事案件。此外,本會調查也指出,國內12.4%的年輕女學生表示曾遭遇跟蹤騷擾,凸顯跟蹤騷擾已成為國內性別暴力的新興型態,但台灣卻面對無法可管的窘境。


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長潘維剛說明國內跟蹤騷擾案件嚴重性
 

  本會自102年著手推動跟蹤騷擾防制立法工作,今年選在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前夕舉辦國際研討會,期待引進國外有效的防制經驗。活動當天內政部長葉俊榮、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寶靜、立法委員王育敏、吳志揚及李麗芬特別蒞臨會場表達支持立法工作。葉俊榮表示,我國社會秩序維護法中「跟蹤行為」的成立要件及罰則都相當有限,強調立法絕對是應該努力的方向,目前內政部已著手研擬跟蹤、騷擾、糾纏行為的防制法,希望透過警察即時的處分適度介入。


跟騷防制立法倡議大使余秀芷小姐,深受跟騷糾纏無法安心生活

 

  活動當天,電台主持人余秀芷也出席擔任立法倡議大使,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。一位讀者5年來頻繁利用多個帳號在她的FB留下奇怪的私訊,有時說被余迫害,有時以情緒性字眼莫名謾罵,有時又不斷表達愛意。封鎖了一個帳號,對方又會以其他帳號故技重施,令她防不慎防。她的公務手機兩個月內收到1540封簡訊,日夜手機叮咚聲不斷,工作和生活都受到干擾。近期對方更曾出現在她公開演講的場合,也曾找上她的朋友,種種不時的指控與不定時的出現,都讓她感到困擾與恐懼。余秀芷雖曾求助警方,但礙於對方並未對外公開謾罵恐嚇,而無法受理。


與會來賓與國內外學者專家共同呼籲-繫上銀絲帶,拒絕跟蹤騷擾

 

  「銀絲帶」代表著跟蹤騷擾是不易被辨識的犯罪,由於整體社會對於跟騷的危險及犯罪行為體認不深,因此活動當天也邀請與會人員繫上象徵「拒絕跟蹤騷擾」的銀絲帶,期許社會「認識」、「正視」與積極「防制」跟蹤騷擾,並呼籲政府盡速通過法令,以保護國人的安全與自由。 

(文/公益行銷部主任 吳姿瑩)

【活動花絮】2016跟蹤騷擾國際研討會暨工作坊圓滿成功

  本會今年度承辦衛福部保護司的《兒少性別暴力新趨勢國際研討會暨工作坊》,延續了2014年《看不見的傷痕-親密伴侶暴力國際研討會》所提到的高壓控管(Coercive Control)以及跟蹤騷擾(Stalking)的脈絡,今年研討會的主軸除了更專注在跟騷議題上,也邀請鄰近國家日本的律師、美國學者與英國頂尖實務工作者,分享各國當地的法律、政策與執行面的經驗。同時有鑒於科技對兒少人身安全的影響,更在研討會中邀請到國內NGO來分享目前台灣網路安全的現況。


Dr.TK Logan闡述有關跟騷議題更廣而更深的面向

  
  二度受邀來台的美國跟蹤騷擾研究權威學者Dr.TK Logan,透過倖存者的紀錄片,讓大家理解受害者的種種經歷與心情,也分享了數個與美國警政人員共同調查的案例,分析跟騷加害者的行為脈絡,並給予專業人員在協助被害者時應有的心態與提醒。Dr.TK Logan根據15年的研究成果,與IT總監Jeb Messer共同研發SHARP安全管理小幫手作為實務評估工具,工作坊中Jeb Messer現場示範如何依據個案所陳述的經歷,用43個問題來協助個案整理資訊,作為專業人員具體且實務的應用工具。

 

   此外,本次也邀請到英國Digital Trust的執行長 Jennifer Perry,帶來英國在科技跟騷方面,如何協助被害人提升個人資訊安全的應用知識,內容相當實用且貼近生活,讓專業人員面對科技發達的未來,能有更進一步的防治措施。


工作坊聚集超過百名專業人士共同研習,提供更實務具體的工具來協助個案

  上述兩大主軸議題吸引了200多位來自社政、警政、衛教專業人員的參與,台北的工作坊,由原訂的50名額暴增到100名;高雄場工作坊也超收到60名,其中近四分之一為警政人員,而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黃志忠局長更專程前來參與。工作坊會場幾近爆滿,各場的主題安排也環環相扣,授課內容緊湊且扎實,深獲主辦單位及與會學員一致的肯定。我們期待相關內容能帶給國內更寬廣的視野,促進更多專業人員認識跟蹤騷擾議題,也期許國內跟蹤騷擾相關法令能盡速通過,讓國人的安全能獲得保障。

(文/研究發展部 林佳萍)

十年有愛,讓愛飛揚~


人還是要正面思考並用自己的力量站起來,家人雖然在你身旁,但有時卻不一定能提供專業或實質的建議,反而是社工能夠補足這部分的不足,所以臺中地院家暴服務處應該值得被更多人知道、被更多人看見!」服務個案小安如是說...(繼續閱讀)

秉持著社工服務的初衷,發展花蓮在地服務


在花蓮地區深耕服務多年,我們覺察到即使家暴防治工作推展已多年,但許多民眾對於保護令仍存有諸多疑慮,特別是偏鄉地區最為嚴重,很難想像就算是部落的專業人員仍存有對「家庭暴力」的刻板印象與迷思,無形中更加劇了偏鄉個案的求助阻礙...…(繼續閱讀)

【圍爐小幫手,熱烈招募中! 


「這一年來,孩子在家暴壓力下幾乎沒笑過,今天,他真的笑的好開心!很謝謝大家…」不少面臨家暴及貧窮的受暴媽媽,困難時,炒盤鹹鹹的青菜,湯汁拌白飯就是一餐。

過年時,有的能為孩子加個菜,有的只能和孩子吃個便當打發;過年圍爐,能和媽媽一起享用豐盛的餐點,暫時忘掉生活的壓力,是孩子一年中,最期盼、最快樂的事了!

期盼您和我們共同攜手   用愛溫暖孩子的圍爐夜


【就算你們沒有在一起 孩子還是可以很幸福】


「雖然妳們沒有在一起,但希望我可以不要再當爸爸媽媽的傳聲筒,只要你們可以好好愛我…」

孩子其實要的就是這麼簡單..當爸爸媽媽離婚之後,不再需要扮演傳聲筒或是小間諜,只需要專心當個孩子,享受關愛。

就算你們沒有在一起,孩子一樣可以被愛滋養;現代婦女基金會邀請你,聽聽夾心餅乾孩子的心聲,一起守護孩子的心。

讓我們只傳愛不傳話:我的爸媽沒有在一起:童心協力篇

#爸媽不暴走,孩子正成長




你可能還想看

2023/3/1 ~ 【電子報206期】守護關係界線,尊重彼此價值...

2023/1/20 ~ 【電子報205期】微小支持也能幫助走出家暴...

2022/8/17 ~ 【電子報204期】傾聽孩子心聲,成為合作父母...

顯示更多